技术与美:第五次浪潮中绽放的新美学风潮​​ - AMOREPACIFIC STORIES - CHINESE
#Amorepacific:log
2025.09.30
0 LIKE
43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amorepacific-%e6%8a%80%e6%9c%af%e4%b8%8e%e7%be%8e-%e7%ac%ac%e4%ba%94%e6%ac%a1%e6%b5%aa%e6%bd%ae%e4%b8%ad%e7%bb%bd%e6%94%be%e7%9a%84%e6%96%b0%e7%be%8e%e5%ad%a6%e9%a3%8e%e6%bd%ae

技术与美:第五次浪潮中绽放的新美学风潮​​

 

专栏作家

Juyoung Reu LANEIGE BD Team

Editor's note


镜子不再是单纯反射光线的物理介质。
如今的镜子,隐匿在数字屏幕之中。算法与增强现实技术映照出我的面容,同时也不断生成另一个非我的存在。在智能手机摄像头前,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改变眼形,唇上就能流转过数百种色彩。这张脸莫名熟悉又陌生,陌生却又熟悉。

面对这崭新的景象,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美的时代正呈现出什么样的风貌?技术能够将美的边界拓展至何处,我们的审美意识又正以何种方式进化呢?

技术看似冰冷,其内里却承载着人类长久以来的热望与想象。十九世纪的摄影技术将美的标准重塑为“可以记录的事物”,二十世纪的电影与广告向大众灌输了统一的理想范式,二十一世纪初的Photoshop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图像,社交网络则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装扮为美的舞台。如今,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正在开启能够在现实与虚拟间自由切换的全新调色盘。

我认为,美并不单纯是修饰外表。它既是社会所要求的“视觉形象”,也是个体确认自我的“本质语言”。技术同时影响和重塑着这两个层面,也在不断提出新的命题。本篇文章,便是由此萌生的好奇心记录。

 

 

1 新镜的诞生

 

来源: Pinterest

“魔镜啊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童话中对魔镜的提问,如今已不再是玩笑。智能镜面与AR应用不仅映照出真实的我们,也折射出更多的可能性。当用户脑海中的想象即刻呈现在眼前时,这种体验已然重塑了美的图景。

美与技术的融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摄影技术的发明让“捕捉瞬间之美”成为可能,电影催生了“动态之美”,电视将美人形象带入客厅,Photoshop则普及了“修饰之美”。紧接着,社交媒体让每个人都能展示“演绎之美”,而如今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正将“变化之美”悄然植入日常生活。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拟像”理论中提出,图像可以获得比现实更加真实的力量。如今,滤镜与算法呈现的面容比实际的我们更加精致和完美。我们甚至也会将其认作现实。在真实与虚拟之间,美不再是固定的真实状态,而是逐渐转化成一种流动的关系。

在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述的“流动的现代性”图景中,美的标准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性的。昔日社会规范揭示的“标准美”出现瓦解,如今人们用自己的滤镜与语言去表达美丽。在像彩虹光谱般延展的风景里,美变成了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概念。

然而,这种自由的背后也存在着阴影。对滤镜下的完美面孔越发熟悉,镜中素颜的自己就愈发令人不安。《卫报》曾报道称“AI网红的出现有利于整形美容产业”,技术正在不断制造永无止境的对比标尺。

归根结底,问题并非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使用者的态度。在这面新的镜子前,我们会做出何种选择?技术已然重构了美的风景,而今我们需要具备主体性的目光。

 

 

2 数据绘制的“我的专属美”​​

 

来源:爱茉莉太平洋YouTube频道 - CES 2023年获奖作品“TONEWORK”​

 

 

技术的第二重语言是“个性化”。当大规模量产的美学标准日渐式微,只为独一无二的“我”而存在的美丽登上核心舞台。

3D打印面膜技术根据面部轮廓与肌肤状态,只要几分钟就能打印出量身定制的面膜。个性化唇妆服务ToneWork通过分析肤色便可实时呈现数千种唇色组合。顾客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设计自身之美的创作者。

资生堂的Optune系统,通过分析每日的天气、睡眠与肌肤数据,自动调整多种精华的配比。欧莱雅收购的ModiFace能用摄像头捕捉面部,实现数百种妆容风格的虚拟试妆。消费者无需反复卸妆和上妆,便能直观探索无数的可能性。

该趋势越过了美妆产业的边界,逐渐与内容个性化浪潮殊途同归。Netflix解读用户喜好推荐影片,Spotify根据每日心情播放音乐,美业也进入了“喜好筛选”的时代。不过,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影视音乐是短暂的体验,美妆则与身体及自我直接挂钩,因此可能涉及更深层的自我本质问题。

数据将主导权交还给了消费者,那个只能在企业提供的有限选项中做选择的时代已经落幕了。如今,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生产的起点。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数据实现的个性美,也就意味着“我的专属美”终究还是要回归数值与算法。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指出,个性化服务在强化消费者自主感的同时,过度定制化也有可能限制选择的自由。该论点在美妆行业同样适用。数据可以是辅助我的利器,但也可能演变为定义我的框架。我们必须反复叩问,技术推荐的美丽是源于自我真实的喜好,还是算法设计的又一道樊笼?

 

 

3 虚拟与现实:双重面貌的共存

 

 

 

这是个虚拟形象的面容与现实中的面容同等重要的时代。在元宇宙中精心打理的发型与妆容,超越了单纯的装饰意义,更是彰显自我本质的标识。

增强现实滤镜将日常面容变成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虚拟现实则让我们得以在美妆画册中自在徜徉。虚拟世界不再是附属舞台,而是变成自主性的游乐场。

虚拟网红正是该趋势的象征。完美的外貌、永远积极的态度和数十万的追随者,企业获得了统一的形象,而消费者却不禁要问:“那张虚构的面容真的能讲述真实的体验吗?”

 

 

 

 

多芬(Dove)曾公开声明:“我们不会在广告中使用AI生成的模特形象。”因为过度理想化的虚拟形象,正将现实中的自我推入深度比较与自我审视的漩涡。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现实自我与虚拟自我之间的裂隙日益加深,自尊感便有可能产生动摇。技术创造的虚拟自我可能是一场盛宴,也可能变成枷锁。

此外,虚拟世界也是崭新的解放的舞台。现实中难以尝试的色彩与风格,能在虚拟维度得到自由的绽放。游戏角色装扮与元宇宙时装秀受到年轻世代的狂热追捧,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美不再是固定的单一自我,而是随情境与语境不断变奏的多重自我语言。

 

 

4 触达五感的科技美妆​

 

来源 : Pinterest

 

 

技术跨越视觉的边界向着五感全面延伸,人工智能掀起的第五次浪潮成为连接技术与感官的桥梁。

诊断唇部水分状态进行定制光波护理的设备、读取脑电波调配香氛的沐浴机器人、记录皮肤数据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如今美已超越肌肤与外貌的范畴,延伸至心灵健康的广阔维度。

香气、音乐与振动是新的美学语言。融合脑科学与生物技术的智能设备,其功能超越单纯的肌肤护理,更延伸至稳定的情绪调控。与瑜伽、冥想及睡眠管理相连的可穿戴设备无不指向对“整体美”的追求。

触觉与味觉也在逐渐融合,例如通过触觉刺激改善皮肤血流,饮食与美容流程相结合的食物科技与美容科技的融合。“美“的范畴正拓展为一种协调全身与所有感官的完整体验。

技术将逐渐且无形地渗透。镜子会低语今天的肌肤状态,美容设备中的传感器读取皮肤反馈调整震动频率。技术隐入背景,我们感知到的美却将变得愈发深邃。

 

 

Epilogue


舞动的美丽​​

技术创造的美没有固定的形态。
它就像无尽的海浪,奔涌,破碎,复而相连。

有些浪潮汹涌而来,
有些浪潮轻柔拂过,
有些浪潮互相碰撞出崭新的波纹,
然而这万千姿态终将归于沧海。

我想,美与技术亦是如此。
当技术掀起新的浪潮,人类的情感便扬帆而上为其赋予深意。当彼此的流动相互交融,我们方能感知这片大海完整的韵律。
我想,美与技术亦是如此。当技术掀起新的浪潮,人类的情感便扬帆而上为其赋予深意。当彼此的流动相互交融,我们方能感知这片大海完整的韵律。

未来的课题其实很简单。


一道浪涛无法主宰整片海洋,细微的涟漪也不会消逝。
海纳百川而不失其博大,万千涟漪交融共奏,才能奔赴更浩瀚的境域。
本质相通,美却不是一枝独秀。

如同无数波浪碰撞诞生的乐章,
真正的美始终在多样与共存中生生不息。

技术改变的是速度,而美留下的却是萦绕在我们生命深处的回响。

最终,美如大海般恒久。 终有一日,
我们将在蔚蓝的波涛中聆听到技术与人类共同谱写的那片大海的完整乐章。

 

* Appendix: 参考文献​​
- 爱茉莉太平洋新闻室,《CES 2020现场展示的创新技术》 (2020.01.09)
- 爱茉莉太平洋报道资料,《荣获CES创新奖》(2022.11.17)
- CosmeticsDesign-Asia, “Smart skin care: Shiseido unveils subscription-based personalised beauty service” (2019.07.16)
- L’Oréal Groupe, “ModiFace: AR & AI for beauty” (2018–2021)
- Biz韩国,《泛滥的AI化妆品模特,从“微妙不适感”到“操纵”争议》(2025.04.15)
- The Guardian, AI Influencer相关报道 (2024)
- McKinsey & Company, The State of Fashion: Beauty Tech Edition (2023)
- Deloitte Insights, Consumer Trends in Personalized Beauty (2022)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ow Personalization Shapes Consumer Trust (2021)
- World Economic Forum, Future of Beauty and Wellbeing in the Digital Age (2023)
- MIT Tech Review, AI and the Future of Self-Image (2023)
- PwC, Global Consumer Insights Survey: Beauty in Digital (2022)

 

 

유주영 프로필 사진
유주영 프로필 사진

Juyoung Reu

Amorepacific LANEIGE BD Team
品牌全球内容创意​​
  • 在新知识与人际交往中汲取灵感
    将品牌哲学融入活动策划与内容创作​
  • 在战略与美学的交汇点
    实现视觉化的呈现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