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美丽人儿的MEGA CREW Mission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Staff Column
2025.07.31
18 LIKE
54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amorepacific%e4%b8%80%e7%be%a4%e7%be%8e%e4%b8%bd%e4%ba%ba%e5%84%bf%e7%9a%84mega-crew-mission

一群美丽人儿的MEGA CREW Mission

 

专栏作家 Amurae (笔名)

#INTRO


其实让我拥有美丽一天的不是邮箱里的邮件数量或者实绩,而是那一天和相关部门沟通的温度,因为和工作成就相比,与人相处的质感对一天的美丽有着更为决定性的影响。我也是某一天突然领悟到的,我所创造的美丽正是来源于和我一同完成创造过程的美丽的人们。

 

 

来源:开往研究所的班车内 & 偶尔可以看到的可爱的鸭子们(笔者拍摄)

 

 

1 60人接力

 

我现在的职位是爱茉莉太平洋的BM(Brand Manager)。作为一名品牌经理,我负责协调产品和品牌运营全链路工作,目的是让品牌持续受到顾客的青睐。在我第一次被调往BM部门时,同时期入职的同事对我说“你很快就会知道这个公司有这么多员工的原因。”他说的一点没错,一款产品从策划到上市,整个过程走下来,至少需要60个人一同奋力奔跑。

以我自己的工作为例,一款产品从研究所设计质地、启动临床试验开始,经容器设计开发、生产与品控、价格与需求策略制定、内容制作和宣传,到最终上市、处理顾客反馈,每个阶段至少有4人参与,要是算上国内外不同渠道的负责人员,这个数字还可能增加到20人以上。老实说,一开始单是找到这么多同事、记住他们的名字就颇为费力,即便是现在,我也经常因为想不起某位同事所在的部门而翻找通讯簿。这种很多人聚在一起做项目的感觉,就好像各个单科性大学分别出一名代表参与小组课题一样。

每个人的职能不同,重视的价值自然也不同。有人求新,就有人求稳,有人求准,就有人求快,有人在乎预算,就有人把“卓越的美丽”放在首位。BM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不同的诉求和视角归整到同一个目标下,确保每个阶段的接力棒安全地交接下去。那如果交接延迟呢?前面慢了多少,后面的纳期压力就增加多少,因此有的人委屈“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创新?”有的人则着急“流通商在催了,什么时候可以定下来?”当然,大部分爱茉莉太平洋的同事都很绅士,鲜少有人直接把这些话说出口,但无论怎样,这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握在我的手里,因为交接延迟而七上八下的,也总是我。

 

 

来源:笔者制作(AI生成)

 

 

2 在雷区奔跑

 

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接力在雷区而非平地上进行,脚下分布着太多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地雷。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总是在始料未及的时间点出现,可能是生产包装零部件的海外工厂突然断供,把一帮人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可能是某个合作商突然通报“无法在规定日期内供货”,也可能是稳定的质地突然生出微生物、临了临了最终质地和容器突然不匹配、一再确认过的质地放入泵体容器的瞬间要么汩汩流出要么四处飞溅……在雷打不动的截止日期前踩到这种“惊天大雷”,人会有种近乎折寿的绝望。

有的地雷偶尔还是来自队友的。把稳定性视为最优先级的部门对于产品的质量、最终出库之前的各阶段日程,以及互不相同的各国规章制度只能给出保守意见,这就使得为推出新产品而做各种尝试的部门不得不全面审查产品的质地、设计甚至是宣传方向,同时还要在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前提下确认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

人做的事难免有疏漏,无论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错别字总会在最后一刻蹦出来刷存在感。有时我们也会因为没有加入修订后的标示规定或者未能反映流通商新提出的流程要求而狼狈地采取补救措施,碰到无论如何也挽回不了的情况,也只能逐一排查各个渠道能否调整上市日程,寻找出口。

 

 

来源:千姿百态的测试结果 – 绝望篇(笔者拍摄)

 

 

3 队友终究是队友

 

本就危机四伏的跑道,跟一帮人一起奔跑又当如何呢?自然免不了碰撞。“怎么这么晚才送过来?”“那不可能。”“这已经是第几次修改了……”好不容易处理好一处地雷,尽我可能地把交接棒传给对方后听到这样的话真的很伤心。当然理智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站在对接部门的立场上看,我递过去的交接棒只是无数交接棒中的一个。有我这样需要和60个人接力跑的BM负责人,就有需要一次性接住多个接力棒的同事。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对方也一定有我尚不能完全了解的苦衷。

有时我也难免觉得委屈,觉得我也不过是想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有时甚至想“这一次我是不是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队友毕竟是队友,互为鞭也互为盾。一开始断然拒绝说“不可能”的队友,也会出于一切都是为了准时给顾客送去更好的产品这一共鸣点敞开心扉,帮助我解决那些我一个人做起来吃力甚至无力的事情。有的人会和你绞尽脑汁想解决方案,有的人会牺牲周末帮忙做实验,也有些人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返回恰到好处的设计、帮忙联系厂商调整日期、见缝插针地寻找产线空置期、为少量样品重置设备参数……这个公司有很多这样的的超级英雄,总是默默地帮人解决难题,任劳任怨。也正是因为有他们,今天的我才能一如既往地系紧鞋带,稳稳接住接力棒。

 

 

4 Finish Line:Mega Crew Mission

 

来源:YouTube频道“The CHOOM”

 

 

为了让一款产品问世而奔跑的过程就像《街头女战士》(Street Woman Fighter)中的Mega Crew Mission一样。那是个凭一个人的力量完不成的舞台,需要集体合心合力补全细节才能存在,我们也是如此,各自守着自己的位置共同完成一款产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毕竟不是一个人下定决心就能成行的事情,但我们都清楚,我们思考得越多,顾客的烦恼就越少,某个人的熬夜、某个人的试验,某个人的“以防万一,再检查一次”,所有的这些细节汇集在一起,才能“舞”出让顾客安心和喝彩的舞台。所以今天的我们仍在一起努力着,作为一个聚光灯可能找不到但不可或缺的个体。

  • 喜欢

    5
  • 推荐

    4
  • 赞赏

    4
  • 支持

    3
  • 想看后续

    2

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