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对话方式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Staff Column
2022.10.05
12 LIKE
265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e5%b7%a5%e4%bd%9c%e4%b8%ad%e7%9a%84%e5%af%b9%e8%af%9d%e6%96%b9%e5%bc%8f

工作中的对话方式

Columnist | 介绍爱茉莉太平洋员工撰写的专栏


最近人们的工作方式 第4期. 工作中的对话方式




profile


专栏作家 | 申基勳
Amorepacific Vision Support Team



我在决定专栏主题、内容和文章脉络的过程中经常会反思“我做得好不好”,紧接着就会被一系列的现实所打击到,甚至因为写出这样的专栏而感到羞愧。但如果像我一样有诸多不足的人也能捋顺一下对工作的想法,在组织中分享和积极讨论该有多好啊,想到这里又不免再次鼓起勇气继续写下去。上一期我用“沟通才能改变”作为结尾,这一期就想进一步展开,讨论工作中的“对话”。我是土生土长的庆尚道人,家里的对话无外乎“吃饭吧”、“睡觉吧”,所以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并不友好,但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部分。


2022年1月份第一周,我和另外一个组织的朋友H一起吃午饭,聊了聊新年第一个工作日。照H的话说,不管远程办公的政策如何,好歹也是新年第一周,大家应该去办公室见面互相问候一下,可偏偏有几名年轻员工不拘小节,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远程办公,这让他很是不舒服。


我:那就告诉那些同事下次不要这样了。

H:算了,这样的事不好开口,我就简单使了个眼色。

我:他们居家办公,你怎么使眼色?

H:我就问他们今天是不是居家办公。

我:他们说什么?

H:说没错,是居家办公。

我:那他们能听懂你的意思吗?

H:不知道呀。

我:直接说不可以吗?

H:这种事不好开口啊。



对话似乎陷入了死循环,所以最终我们选择放弃这个话题,继续吃饭。





#高脉络文化vs低脉络文化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反馈,让我在工作中“融入现在的人,也就是MZ世代喜欢的点”。事实上,因为很难在“偏好”问题上迎合MZ世代,所以哪怕是听到“MZ世代”几个字,我都会有些许排斥。不过在“沟通”这个主题下,为了方便,我想把“MZ世代”和“非MZ世代”暂时说成 “MZ世代和X时代”来讨论二者之间的差异。

MZ世代和X世代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研究结果也显示是如此。 X世代是在高脉络文化熏陶下互动成长的一批人,而MZ世代受的是低脉络文化的影响。

所谓高脉络文化,就是重视情境和脉络的文化,而低脉络文化与之相反,重视的是消息。 想在高脉络文化中掌握沟通的核心,就要更关注情境而非消息,比如要对“眼色”、“感觉”或者“情绪”之类的词敏感。相对地,低脉络文化的重要信息都包含在消息里,所以熟悉低脉络文化的人们更希望得到具体、明确的消息。如果关键点模棱两可,他们会感到不快或者提出质疑。




脉络解读能力出色的人能够在对话内容基础上,结合前后语境、对方的意图和语气判断一句话背后的“真正含义”。遗憾的是,也许是因为大部分员工都是MZ世代,不擅长解读脉络,所以一场报告下来,仍会发生一群人继续剖析某某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这类情况。


决策者:(沉着脸)如果时间紧、来不及改善的话,就这样吧。
员工:是,知道了。
(报告结束后)
主管部门员工1:就按照常务说的这样进行吧。
主管部门员工2:常务说的是刚好相反的意思吧?
主管部门员工1:他明明说“就这样”啊。
主管部门员工2:他的意思难道不是“虽然时间紧,但不管怎么样,尽力改善下”吗?


#工作语言和日常语言
不久前临近中秋的时候,我问母亲需要什么节日礼物。(每年思考新的礼物也很难)


我:中秋节买什么好呢?您有什么想要的吗?
母亲:随便吧,吃的也行。


思考一番后,我买了“名作秀”套装。到了许久没回去的家后,我放下了行李,去厨房喝水。可在餐桌上看到名作秀堆在一起的那一刻,我有些受挫。好在母亲性情平和,无论我带什么,只要健健康康地回来就不再有更多盼望,所以那份礼物并没有影响家里暖暖的节日氛围。

但工作环境不一样,这样的失误往往会引发悲剧。假设一个部门要准备分发给员工的公司创立纪念品。如果员工跳过问询上司意见的步骤或者上司随口说的“吃的也行”的意见,直接分发名作秀,那接踵而至的职场灾难可想而知:要么上司暴跳如雷,要么被勒令退货重新采买。

工作是在沟通基础上进行的,沟通的对象可能是上司、同事,也可能是客户。但无论是谁,沟通的工具都是“语言”。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完成度, 所以工作的人必须掌握如何将头脑中的想法和意图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并在对方没有给出准确信息时,当常问清楚。


仅仅传达个感觉、单方面地以为“对方应该能听懂”的话,只会埋下混乱的种子。



更何况MZ世代不善于解读X世代的高脉络文化。我们都希望对方善解人意、做事恰如其分,但在沟通的最初阶段,最好还是放弃这种渺渺的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更熟悉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如果把语调、眼色或者微表情也纳入语言的一部分,很容易造成极大的混乱,造成到最后一方持续输出而另一方全无接受的尴尬局面。在时下的社会, 应该用语言明确地表述出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是不便于拿到明面上讲的问题,是否一开始就不该抱有“对方应该会听懂”的期待呢?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