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中的多维美赏析系列
专栏作家 Younghee (笔名)
Editor’s note
电影是超越娱乐本身,深度映射时代变迁与人性底色的一种艺术媒介。在这个系列的专栏中,我想通过影评的方式,包括解释电影的一些背景、挖掘镜头美学背后的感性流露等,来探索美的不同存在形式。
之所以把“电影”作为文章的主题,是因为电影能够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长里引导观众思考,根据主题和表现方式发散出无限解析和探讨的可能性。这种媒介还通过悠久且权威的颁奖仪式鼓励着众多反映时代面貌的作品。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时间里,我将以我本人的视线来解析世界主要电影节近年来的获奖作品,以影评形式传递电影的深意与感动。诚邀您一起踏上这段赏析之旅。
《某种物质》电影海报(来源 | 进口:Challan,发行:NEW)
#INTRO
我要介绍的第一部电影是以55万观影人次杀出近年来的“电影寒冬”,跻身韩国“非青少年类国外独立艺术影视剧”排行榜第四位的《某种物质》。这部电影于2024年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扮演女主的演员黛米·摩尔也因此成为了争夺2025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热门候选人,但随着该奖项最终花落他家,电影《某种物质》的主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1 电影介绍(含剧透)
《某种物质》剧照(来源 | 进口:Challan,发行:NEW)
影片《某种物质》的主人公是一位过气明星,叫“伊丽莎白·斯巴克”。她在50岁那一年以“年纪大且不够性感”的理由被逐出了她负责许久的人气栏目。为了打造“更好的自己(a better version of me)”,她服用了“实体(Substance)”,从自己的后背中分化出了更加年轻、完美的“苏”。按照“实体”的服用要求,伊丽莎白与苏必须七天轮换一次,共享她们的职业,但随着时间流逝,“原本的自己”和“社会希望看到的自己”之间开始出现裂痕。
《某种物质》剧照(来源 | 进口:Challan,发行:NEW)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赤裸裸地将美丽视作一种商品的电视台,但内容却更进一步,以极端的方式讲述了“颜值至上主义”对个体的影响。人们关注这部影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以一种非常强烈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现实社会中“年龄”与“颜值”问题带给我们的压迫。面对现代社会要求的“千篇一律的美”,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变身恐怖(body horror)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下得到了形象的揭露。
2 “某种物质”映射出的我们
《某种物质》剧照 (来源 | 进口:Challan,发行:NEW)
剧中伊丽莎白因化不完妆容而放弃外出的镜头非常现实,也格外诛心。伊丽莎白与苏的肉体在夸张的特写镜头下对比惨烈,被制片人哈维和电视台同行们评头论足。他人的种种视线逐渐演变成为洗手间镜子反馈出来的“事实”,逼得伊丽莎白疯狂地排斥自己衰老的容颜。
《某种物质》剧照 (来源 | 进口:Challan,发行:NEW)
或许我们也在内心设定好了另一个“苏”并期待从镜子中看到她而非“伊丽莎白”呢?伊丽莎白否定镜中的自己,不由得让我想起现代人的处境,人们因社交平台上的过度美颜结果经历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人气恋爱洞察综艺<单身即地狱>*的制作人亦在访谈中表达过自己的立场,节目组联系嘉宾时看重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寻找Instagram照片和真人一致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黑马”作品创下的记录或许是时下很多人疲于应对社会标准和压力的佐证。韩国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更加关注年龄和颜值的国家,韩国国民或许更能体会到影片投射的现实性问题。
3 老龄化时代的新美丽
来源 | 统计厅人口状况板
写到这里,我们暂且把电影放一边,来看一看现实世界的情况。韩国正在快速步入高龄化社会,2025年韩国人口的中位数年龄是46.1岁。中位数年龄指的是按年龄顺序排列总人口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按照统计厅的人口调查数据,这一指标在1996年是29.8岁,到了2056年预计升至60.2岁。换句话说,1996年出生的人满60周岁时,一半以上的韩国人很有可能达到法定老人年龄,也就是60岁。
来源 | 大家好,我是崔化精的YouTube账号@hellochoihwajung
来源 | Milanonna的YouTube账号@Milanonna
在这样的变化下,社会对美的认知也在变得多样化,一个不拘于年龄而更加关注各世代特有美丽与个性的时代正在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尊重和和表现在生命的轨迹中发现的独特美丽,拒绝用年龄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举个典型的例子,近来频繁见60岁以上的老年模特活跃在时尚活动或者化妆品广告中,她们自信大方,不惧展示自然而生的皱纹与白发。还有像年过花甲、运营YouTube账号“大家好,我是崔化精”的演员崔化精老师,和运营“Milanonna”的55后设计师张明淑老师一样,不困于年龄、分享自己独到的生活风格与保养方法的博主也在慢慢增多。千人千美,他们在用各自的方式释放着真我魅力,证明美无法用一个标准来定义的事实。
《某种物质》剧照 (来源 | 进口:Challan,发行:NEW)
“铭记你仍然有存在的资格!铭记你内在的一部分仍然有价值!铭记你仍然很珍贵!这些都将一次比一次困难。”
这是咖啡店的207号实验体老人对伊丽莎白说的话,我想这句台词同时也包含了贯穿整部影片的主旨。《某种物质》抛出的问题从屏幕中延伸到屏幕外,让我们认真思考何为美。和困在某个条框里的美相比,包容不同形态的美更具生命力和丰富性。社会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是否也应该用新的视角和方式接近美呢?
从这些角度上看,电影的名字《某种物质(The Substance)》非常具有象征性意味。这个单词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以外,还包含存在的核心,即“本质”之意。电影以此抛出了一系列关于本质的问题,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我们以各自的方式感受到的美所具有的价值。
#OUTRO
美是无法用单一标准定义的、随时代与文化不断扩展的概念。为了帮助这个时代的所有存在找到自己独特的美,收获健康幸福的一生,爱茉莉太平洋正在开展New Beauty行动。
我们认为,为老龄化时代提出看待美的新视角并帮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独特的美,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最后奉上影片一句评,结束本篇专栏,也期待接下来与我们一同创造美的您继续关注专栏的内容。
《某种物质》一句评:美是外在与本质之间的激烈角力
喜欢
0推荐
0赞赏
1支持
0想看后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