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
Yongjoo Na R&I Center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fice
#INTRO
大家好,我是来自R&I革新经营中心的Yongjoo Na。我平时会关注一些和“自我”相关的经验,然后把围绕那些经验发散出来的想法整理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自然而然地有很多时间思考“真我”的概念。借这次机会,我想走出个体思考范畴,以一名R&I研究人员的视线,一个普通同事的身份与大家分享故事。希望我的文章能让大家再次思考“真我”以及守护真我的方式。
1 曾是习惯守护“自己东西”的研究者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产品功效宣传页面上的“仅限in vitro功效”的字样。
(in vitro:拉丁语“在玻璃里”)的意思,指在生物体外的人工环境下利用细胞或在试管等进行的实验)

来源:产品详情页
in vitro研究案例:利用皮肤组织的图像评估

来源:产品详情页
小字标出的in vitro测试结果语句
我现在主要负责研究所的项目组合和项目运营工作,之前担任过证明in vitro测试内容的先行美容研究所的[Claim验证部门]的领导。和这个部门的同事一起工作,经常会遇到从个人的角度难以理解的场景。不管是谁,所有人都总是在说“我来做吧”或者“请用我的”。
我们习惯在公司里以团队(实验室)或者部门的形式一起工作,但其实实验这个具体的工作更接近于个人的领域。自己负责的实验一般都是自己从头到尾完成。可以说我们是“独立又并肩”工作的一群人。
我想和不了解研究和实验的人分享一件事。就是要进行实验,必须得准备被称为试剂的多种药品或皮肤细胞等材料。共用试剂的话,也具有共享的属性。然而一般放在自己的实验台上使用的个人准备物品更多。关于这个,我想起一件多少有些荒唐的小事。那是我读研的时候,有些前辈为了不让别人用自己的试剂,还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标记(比如只有自己才能认出的字或记号(?))。也就是说,用于实验的准备物品具有很强的“占有欲”。之所以这样,其实不是因为这些准备物品不好制作或者稀有珍贵,而是因为大家对“共享”本身就很陌生、不习惯。
正所谓世事无常,有时实验并不会按照计划进行。偶尔做完实验准备后回家,结果早上上班后发现细胞不知为什么被污染了,一天的时间就这么浪费了。被污染的细胞必须废弃,所以还要从头开始重新准备。像这样连自己培养的细胞在某些情况下都不可信,自然就更难接收用别人培养的细胞进行实验了。万一实验结果不理想怎么办?又不能对好心分享细胞的人说什么。替别人做实验的行为也一样。实验的过程很复杂,只要有一小步偏差就很难得出最终结果,所以我强烈地认为“我的实验是我的事情”,“别人的实验是别人的事情”。这样对于属于自己的实验,不管结果好坏,我都会自己负责。
可能是出于这种意识,我不习惯与别人共享实验所用的材料(试剂、细胞或物品),更难以相信并使用别人的东西。 “不习惯”也许只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就是“不相信”。
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曾经一起工作过的部门成员们在结束自己的实验后,会若无其事地帮助其他同事,随时分享自己培养的细胞,其他同事也会并若无其事地接受并进行实验。而且如果是培养细胞的话,根据细胞生长的情况,有时周末偶尔也要来公司管理。这时也会有人上班来管理别人的细胞(让细胞适合实验好好成长)。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看,我总是会冒出“这样是挺好的……但到底为什么?”的想法。
2 超越信任的关怀,还有集体的“真我”
作为领导再回到之前的部门后,我对大家的“自然合作”更加好奇。与部分人员面谈后我才知道个中原因——具有共同命运体性质的工作特性起到了一定作用。产品上市日程已经明确,要求的成果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渐提高。为遵守具体交货日期保证优秀的结果而进行的实验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部门的任务。
个人被安排的任务自然要认真完成。对实验和研究具有专业素养的成员们平时都处理得很好。然而,当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比如急需结果的实验做得不好,或者突然需要细胞等)时,无论是谁的实验,大家都必须通力合作。遇到这种情况,部门成员会互相求助,只要能帮上的忙,大家都愿意帮。像这样“共同解决”的体系自然运转的样子看似理所当然,却又让人觉得新鲜。
“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不否定对方”(《啊,你说得对:不否定沟通术》,林健太郎 著)
这本书的作者声称,只要不单纯地否定,就比称赞、肯定或训斥要好上几倍。在我们生活中,对别人的话和行为不分缘由先一味否定的情况更多。这种否定不是在“单纯地表示自己的想法不同”,而是在碾压或无视他人的意见。但是好在我观察到的同事们的态度不单是不会否定对方。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代替别人做研究,但看着他们的态度,过去“只要做好自己的研究就行”的标准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
我认为这种行为属于信任的领域。通过写作整理,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不光是单纯的信任,关怀也不可或缺。谁都不喜欢周末上班。只因为要看管细胞就要来工作几个小时本身就不容易。而且原则上(?)自己的东西要自己管理。因此,一个人上班来管理其他同事细胞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没有彼此互相支持的心、对同事的关怀和理解,就很难做到。
同事们互相关照,用信任分享自己的时间和辛勤的样子,彻底消除了我认为实验是“个人事情”的偏见。更进一步来讲,这次的机会让我改变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和他们一起度过的三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作为同事工作的态度”。那就是比“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更有力量的,是一起打造“我们方式”的过程。

与唤醒集体意识的同事们在研究所庭院享受愉快的野餐时光
现在,我在帮助其他领导们运营项目时,又想起了当时的经历。项目往往需要的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规模和运营结构。因为这项工作要求的不是只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而是要一起完成“我们的工作”。而且,目睹在此过程中(虽然辛苦)取得更大的成果和成长的时候,我会感到开心和兴奋。所以我现在也在继续寻找打造“我们”的瞬间。
#OUTRO
这个专栏我是从4月份开始写的。写完第四篇文章后,望向窗外,研究所的庭院里已经铺满了红彤彤的树叶。我最喜欢的季节到来了,虽然令人欣喜,但时间流逝得太快,也令人感到惋惜。不知大家心情如何呢?
不知不觉间,专栏还剩最后一篇文章了。最后一期我想谈谈“完成真我的个人专属空间”。那我们下期见!
![]() |
Yongjoo Na |
|
|
Amorepacific
|
|
喜欢
0推荐
0赞赏
0支持
0想看后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