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舜臣中汲取改革创新的智慧" 第1篇 谁建造了龟船?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Exciting Changes Column
2019.05.14
0 LIKE
186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quot%e4%bb%8e%e6%9d%8e%e8%88%9c%e8%87%a3%e4%b8%ad%e6%b1%b2%e5%8f%96%e6%94%b9%e9%9d%a9%e5%88%9b%e6%96%b0%e7%9a%84%e6%99%ba%e6%85%a7

"从李舜臣中汲取改革创新的智慧" 第1篇 谁建造了龟船?



 凡是韩国人一提到"龟船"就会想到"李舜臣",一提到"李舜臣"就会想到"龟船"。在外国也是如此。因此从常识来看,如果问"谁建造了龟船?"会被人嘲笑为愚蠢。这个问题不是要追念永垂不朽的英雄、谱写不败神话的历史人物、出色的发明家或创新家——李舜臣的伟大事业,而是为了反思"我自己"和"我们组织"而提出的。

 仔细阅读李舜臣撰写的日记和报告后,发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多观点竟然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话语和文章非常相似。当然因为时间、空间和角色截然不同,彼此间的差异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也有实践家和理论家的差异。记录的目的和形式也完全不同。

 首先,李舜臣的日记是在实际现场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报告是顾名思义关于现场情况的汇报。因此如果在不了解前后情况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阅读,就会和一般的日记和报告似乎没有很大的区别。而德鲁克是为领导或要成为领导的人,汇整了失败的组织和成功的组织的特性、创新的重要性等内容。在现场实践的李舜臣确实更符合实际,但李舜臣和德鲁克所苦恼、观察和追求的目标却非常相似。


德鲁克:石匠?还是建造教堂的人?

 这是彼得•德鲁克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人说:"我在堆砖块。"第二个人说:"我在建墙。"第三个人说:"我在建造教堂。"
(《彼得•德鲁克的通往领导之路, ドラッカ-が語るリ-ダ-の心得―成功を手にする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とは》,小林薫著,Nam Sangjin译,青林出版,2005年)

 虽然做同一件事情,但三个人的回答都不同。这三人的差别是:一个是只想自己做的堆砖块这份工作,一个是进一步想到用砖块建成的"墙",一个是完全超出"砖块"或"墙",想象到用砖块建造的教堂这座建筑。

 德鲁克从领导角色的观点举了这个例子。卓越的领导会引导成员像第三个石匠一样画出"正在做的事情将创造出来的未来",协助他们提前在心中想象未来图景。


李舜臣:建造龟船的人?还是想到要建造的人?

 如果把德鲁克的那番话适用到李舜臣和李舜臣的军队,就可以分成"切割木材的人""造船的人""建造战船的人""建造不败及不朽之创新武器——龟船的人"。回顾历史,李舜臣将自己和水军做成了第四种人。他思考和实践了超出德鲁克所说的"提出愿景"的领导角色。

 下面是李舜臣对龟船的发言记录。

"我早就担忧倭国的侵略,因此特别建造了龟船。船首是一个龙头,可以从龙口发射火炮,龟背(船顶甲板)布满铁锥。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而外面却看不到里面。尽管面对数百艘敌舰,可以闯入内部发炮,此次出动时,也让突击将上了船。"
(唐浦破倭兵状,1592年6月14日)

 简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建造龟船的目的、形状、优点和使用计划。李舜臣这位领导预测了自己的危机——即将面临的战乱,冥思苦想了办法,其结果建造了史无前例的创新发明——龟船,甚至还模拟了战术和战法的运用,而且他用龟船取得了胜利。


我、我的组织则如何?

 德鲁克和李舜臣的故事可能看起来很宏伟又很幼稚。对一天一天过日子的"我"来说可能是个捕风捉影的故事,或传说中的故事。但如果德鲁克向"在上班路上的我"提问,"我"是个怎么回答的人?再来如果问我的组织,会是个怎么回答的组织呢?

 如果我们是像机器一样工作、只是要糊口谋生、把自己当成组织的消耗品,我们用第一种回答方式回应的可能性极高。即便不承认,但也许是经常贬低自己,或有过分自私、消极、悲观倾向的人,或是走向没落的组织。

 如果不是这种人或组织,我们的回答至少应该是第二种或第三种。尽管如此,我们老是忘记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和领导。如果不经常忘掉这件事,我们可以成为第三种人和组织。就能为自己的工作注入生命力,即使做同样的工作也能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寻找和赋予特别而精彩的意义。其结果也会成为专属我的、专属组织的"神圣教堂"。


如果融入李舜臣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每一天、组织所面临的现实经常比战场还要猛烈。信息通信技术(ICT)、生物科技、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日新月异,变化就在旦夕之间。这些技术经常造成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就会在美国引起一场龙卷风的蝴蝶效应。超出想象的变化就在闪电劈下来的瞬间发生。各行各业推出的创新就像潮水般涌上来。正因为此,在地球对面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如彗星般诞生的竞争对手有可能会打败规模大、人才多的跨国企业。

 可以毫不讳言的说,我们的情况比李舜臣的战场更残酷、更激烈。如果我们努力在第三种回答的基础上,融入李舜臣对龟船所阐述的内容,就能成为做第四种回应的人,即"建造不败及不朽之创新武器——龟船的人"。届时,我们就能在当前的无限竞争中百战百胜,所向无敌。

 如果考虑李舜臣的方式,我们就不用全部预测和知道所有发生在艰难世界里的事情。李舜臣苦恼的是战争,但不是陆地战争。他最先想的是水军的海上战争。他首先立足本职(军人),脚踏实地履行好职责(水军),赋予了存在的意义(守护国家、保护生命安全)。之后再去想最佳业绩(在战争中获胜),推进手段的创新(龟船)。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创新总是引起反弹。从李舜臣的《乱中日记》和报告等资料中可知,不仅通过沟通、说服和心中的想象,还凭借依据和验证攻克了难关。他的方式是从极度苦恼中进行的极为现实和具体的方式。这里还优先搭载着奉献自我、以身作则的看不见的武器。

 如果把李舜臣的方式适用于"我"的一天和"组织的今天","我"可以创造比昨天幸福的今天,比昨天更加快乐地发挥能力,"组织"则不会被淘汰,而会开创和扩展新的空间,把握能够与其他组织拉大差距的机会。


向爱茉莉太平洋员工提问

 我这个外行人也想到最近发展迅猛的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会给爱茉莉太平洋的"业务本质"带来巨大影响。其中,吸引笔者眼球的是不久前在日本和中国推出的"AI主播"和"AI播音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新华社推出的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和日本的AI播音员"荒木Yui"。通过媒体报道看到AI主播和AI播音员的面貌,但本来就对"美"无知的笔者对此没有任何感觉。最后,我想提几个很好奇、单纯而愚昧的问题做结尾。
第一,AI主播和播音员有没有化妆?
第二,如果是,用的是哪一款化妆品?
第三,包括化妆品在内,如果要推荐爱茉莉太平洋的产品,想推荐哪一款?
第四,"AI人"和爱茉莉太平洋的"业务"能发挥何种协同效应?
第五,"AI人"会对爱茉莉太平洋带来什么影响?




  • 喜欢

    0
  • 推荐

    0
  • 赞赏

    0
  • 支持

    0
  • 想看后续

    0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