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真的有助于环保吗?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Baik Soubinne
2019.06.12
0 LIKE
157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e7%ac%ac3%e7%af%87-%e7%9c%9f%e7%9a%84%e6%9c%89%e5%8a%a9%e4%ba%8e%e7%8e%af%e4%bf%9d%e5%90%97

第3篇 真的有助于环保吗?


 设计时,材料选择是重要环节。只有我们思考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如何加工到使用该材料生产所需物品后如何废弃等一系列流程,才能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而言,材料越接近于自然状态,越容易回归自然。物质经过化学作用,其物性会改变,物性改变之后往往会成为在自然环境中无法分解的物质。我们常见的塑料就是典型的例子。相当多的废弃塑料不被回收利用,排放到海洋和土壤中。近日,海龟鼻孔被插入吸管而受苦的照片引起了关注。


1. 材料有好坏之分?

 塑料到底是好的材料,还是坏的材料?
2017年在韩国的一家美术馆D Museum举行了以"Plastic Fantastic"为主题的展览会,将塑料重新诠释为汲取艺术灵感的源泉。今年举行克里斯•乔丹(Chris Jordan)的"无法忍受的美丽(Intolerable Beauty)"展览会,以触目惊心的场景呈现出废弃塑料所带来的环保问题。这两场展览会都吸引了众多观众,从中可见人们对塑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
 苏珊•弗赖恩克尔(Susan Freinkel)所著的《塑料秘史:一个有毒的爱情故事》(Plastic: A Toxic Love Story)中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塑料首次被用作日常用品时人们对塑料的看法。书中写道:塑料是"取代稀有自然物质,打造更干净、美好世界的物质,它将会呈现人人都能享受富饶的民主奢侈状态"。事实上,如果现在塑料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飞机、衣服、计算机、马桶、汽车、书写工具等,绝大多数的常用物品将会无法使用。

 当提及塑料所存在的问题时,"因为会殃及海龟所以不能使用"的这番话一方面有助于唤起人们的警觉,但另一方面可能会让人们看不清塑料的问题,因此要谨慎。被排放到海洋里的塑料因不易腐烂降解而成问题的说法比较具体一些,但长时间留存地球的属性真的是负面属性吗?

 钻石是非常坚硬的物质,代表着永恒不朽的爱情,而塑料为什么因留存时间长而成问题?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便宜又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又使用方便,使用量就会增加。直到上世纪40年代,塑料生产量仅为0kg,而到了2015年产量竟高达3.2亿吨,从中可见一斑。使用量那么多,再加上使用时间短,废弃之后留存时间又长,还伤害周边生物,因此成为问题。想想看,如果钻石也是像一次性塑料一样一天只使用10分钟后丢弃,垃圾堆积如山,还伤害周边的生物,一定会有人说钻石是不好的材料。因此我一般会对"便宜且使用方便"的物品持怀疑态度,甚至还怀疑其应对方法。
 Kartell是意大利家具灯饰品牌。这家公司以利用塑料制作精美家具为目的成立并非言过其实。Kartell的塑料家具项目已延续到第三代。这一品牌不仅扩大了塑料的应用范围,还与著名设计师合作推出具有收藏价值的塑料产品。塑料成为品牌形象的Kartell目前正努力研发利用海藻等植物制成的生物塑料。
 在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当围绕材料出现争议时,应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某一种材料被使用,这就证明该材料有使用价值。因此当该材料惹出争议需要解决时,最容易想到的应对方法大致有三种。

1. 改善材料的缺点
2. 使用替代材料
3. 开发不使用该材料的服务模式


 第一种方法只有在仍有改善的余地,而且其改进方案具有补偿意义时,动机才会明确。这就是Kartell正在研究的"可降解塑料"。第二种方法可能需要用机会成本来进行比较,再去判断是否选择替代材料。第三种方法是一个更大的范畴,需要以新的社会共识作后盾。

 我们再回到前面讲到的吸管,上述的三种方式可以改写成如下:

1. 开发使用再生塑料或植物塑料吸管
2. 使用硅胶、不锈钢、竹子取代塑料吸管
3. 推广不用吸管喝饮料的作风


 看待塑料这一严重问题的观点,以及应对由塑料导致的问题时,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对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若想满足强调以整体的观点看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管选择何种材料,要考虑的事项多得不得了。何况了解所有材料的人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学好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所有材料更是谈何容易?那么在设计环节选择材料时,到底如何减少我们已知晓的安全隐患,进而做出更好的选择呢?
 "漂绿(Greenwashing)" 用来说明一家公司、政府或是组织以某些行为或行动宣示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实质上是一种虚假的环保宣传。为了那些无法再用"环保"来说服的人,出现了可以客观地证明"有利于环保"的认证标志,具体如下:


2. 判断的依据

 环保认证标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由公司本身认证的标志,一种是由外部机构基于客观指标认证的标志。外部机构的环保标志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国际组织以国际通用为目标认证的,一是由各国根据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认证的。在上一篇讲古驰Gucci可持续发展案例时也提到的FSC®就是广为人知的纸类环保标志,由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图右的的环保标志是由韩国环境部签发的认证。由于和我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是纸类认证,因此这篇文章将聚焦与纸类相关的环保认证。

 每个纸业公司都会在自己网站上详细介绍公司所供应的纸类获得的环保认证。下面列出了一张环保认证汇整表。
 这些是纸类环保认证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有些认证是从不同的观点考虑了同一种项目。比方说,PCF比起ECF对无氯漂白的规定更加严格。就以废纸为原料的认证标志而言,韩国规定要在纸种上另外注明再生纸含量,Green Seal则由同名机构管理再生纸包含方式及含量后进行认证。

 这些认证标准会根据国家的市场特殊性或机构聚焦的领域而不同。负责进出口工作的人应该很清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规范,对环保认证的要求也不同,容许标准也不同。因此,"使用何种纸类才能满足特定地区相关要求"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就纸业公司签发的认证而言,可以看Gmund ECO认证。德国古曼GMUND公司是一家生产高档纸,尤其是软垫纸或材质独特、色彩优美的特种艺术纸的公司,这家推出Gmund ECO认证标志,彰显公司本身非常重视环保工序的形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广公司本身具备环保相关的特定标准。

 当然,若进一步思考环保认证,有认证不代表完全有利于环保。主要有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认证标志太多,要花时间学习,而且除非那些在宣传推广方面成功的环保标志,很难让消费者识别出来。在上面的欧盟生态标签(Eco-label)网站上列出的认证标志就多达463个,其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加之,在上述网站只能搜索到像FSC®等比较熟悉的认证,前面列表中的MOHAWK风能认证根本查不到。过多的认证标志会降低各标志的知名度,进而降低其价值,这会威胁认证标志的可持续性。

 这还与第二个原因息息相关,即认证标准的公信力会遭受怀疑。不管是由公司制定的认证标准,还是由外部机构制定的认证标准,所有认证都要具备透明性,这样才能靠谱。然而,建立能够监管这么多认证的体系几乎不可能,因此有些人质疑大多数认证无法信任。

 第三,根据使用材料的方式不同,产品失去环保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即便使用环保材料,但若加工该材料的工序不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属性,认证标志就会失去意义。

 最后,世界上也存在未获认证但具有可持续性价值的材料。用传统造纸方法造出的纸张虽没有获得认证,但是按照环保工艺流程做出的。

 总之,环保认证也有局限性。不过,对相关认证所象征的重要性形成社会共识本身具有意义。在建立共识时,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稍微执着地考虑所有问题。比如,使用纸类生产物品时,使用在造纸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伐木量,同时按伐木量重新种植树木以达森林保护目的之公司的纸类,这也可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材料使用方法。如果造纸工厂具备能够减排温室气体的设备或使用替代能源,应该更有助于环保。最后,为了实现纸张的回收利用,对制作出的物品不涂料也是一种方法。

 一个纸张就有这么多环保认证标准,其他材料也可想而知一定有很多对环保有意义的认证。比方说,在空间设计领域选择内部装饰和家具材料时也有相关的环保认证。

 虽然我们很难在方方面面将使用100%环保材料作为决策时优先考虑的事项,但我们完全可以在选择材料时考虑能当作标准的环保认证。除可持续性以外,当完成设计时必须要综合性地决策,在决策项目中对环保认证赋予意义是价值判断的范畴。因为获得认证的高新材料使用成本较高,比现有材料不易上手。尽管如此,如果从长期角度来看如果确信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一个理性成熟的企业家应该会偏向这一价值。就像开云集团(Kering)的首席执行官强调的那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下篇文章我们再会!


  • 喜欢

    0
  • 推荐

    0
  • 赞赏

    0
  • 支持

    0
  • 想看后续

    0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