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 大数据配送商品?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Jang Saetbyeol
2017.11.23
0 LIKE
124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e7%ac%ac3%e7%af%87-%e5%a4%a7%e6%95%b0%e6%8d%ae%e9%85%8d%e9%80%81%e5%95%86%e5%93%81

第3篇 大数据配送商品?

介绍爱茉莉太平洋员工们撰写的专栏

ColumnistJang Saetbyeol
爱茉莉太平洋Amundsen Camp


前言

 大家好。我是Jang Saetbyeol。正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根据我们的商业流程的各领域的大数据活用案例。第1篇专栏里,向大家介绍了一款产品诞生的商品策划案例,在第2篇专栏里向大家介绍了在生产和质量管理领域屈指可数的大数据案例。在本次的第3篇专栏中,我们将分享的是工厂中生产的产品对于顾客来说都是不同过程的流通及物流领域的大数据案例。

数据部署商品?

 下图展示的是以数据为基础改进装载被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露天储放场的布局计划的案例。左侧的布局是以熟练的叉车司机们的经验为基础安排的之前的露天储放场的状态。
  • 灵活运用大数据的露天储放场商品布局(资料来源:CLO)

 这家企业对露天储放场整体的移动及出库数据进行了实际搜集,对类似商品进行了群集分类,并就哪些商品群一同出库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商品位置重新安排的结果是,叉车的行驶距离大约缩短了30%以上。案例虽小又很简单,但从以数据为基础,对之前一直凭经验进行的工作稍作改进的角度来看,这向我们展示了之后将了解到的在物流及流通中的大数据分析的最小Small Learning。

快速、准确

 低廉的价格,快速的商品周转率,流行的设计...,这些成了从某一瞬间起开始引领时装界的Fast Fashion的象征。

 如果说现有的服装企业是根据季节的变化,一年策划和生产4季产品的话,那么, Fast Fashion的核心则是根据最新的流行和消费者反应,每隔1~2周就快速策划和推出新品。因为这种特性,在把握市场趋势和预测每款商品的销量和需求方面,要比之前依靠设计师的感觉重要得多。

 西班牙服装企业ZARA与美国MIT携手,即时收集和分析全球店铺的销售和库存数据,开发出了实现最大销量的"库存优化分配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掌握了各店铺的销售及库存现况,还能从多角度考虑卖场提请的商品数量、过去的销售业绩、店内陈列等,预测下周的销量,将其反映在生产及流通战略上。在以这种预测及优化算法为基础的西班牙2家物流仓库里,直接向全球90余个国家的2,200多家店铺进行配送。事实上,这是一个将作为流通业重要成本要素的零库存和全部店铺的销售实现最优化的系统。
  • 凭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供应链而处于领先的ZARA(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现在,虽然对将不到1周的自主生产/流通作为武器的 Ultra Fast Fashion的登场较为犹豫,但是,在一度拥有全世界最快速供应链的ZARA的成功中存在这样的数据支撑。

雨伞商人和草鞋商人

 让我们一边休息一边来看一个童话故事。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一个卖雨伞的儿子和一个卖草鞋的儿子。故事讲述的就是,下雨的时候,老婆婆就会担心卖草鞋儿子的生意会不好;阳光明媚的时候,她又担心卖雨伞的儿子空手而归。这位老婆婆没有一天不忧心忡忡的。

 以前在听到这个故事时,可能会想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总会有一个儿子的生意顺利的,有什么那么担忧的呢?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大数据时代,应该能将老婆婆的担忧一扫而光。提前预测畅销商品,两个儿子都拿着商品到市场上卖不就可以了吗?

 近来,电视购物业界正在灵活利用各种主导第4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通过数据分析,检验天气和销售的影响度,也就得出了季节性商品的播放编排最佳方案。特别是以这些分析为基础获得的insight,立刻就能在整个商界得以活用。

 韩国某G电视购物频道通过分析10年间的空调销售趋势和气象数据,得出了"上一年的暴热天数会影响来年上半年空调的销量"的结论。各位也都还记得吧?在创下炎热记录的去年(2016年),以白天最高温度超过33度为准,高温天数为24天,这一数字是2015年的3倍。根据这一分析结果,该公司从4月就开始播放了通常从6月份才开始播放的空调节目,今年4~5月,空调销量与目标相比,增长了145%。在多次经历这些以数据为基础的成功案例的同时,近来,随着以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物流中心竣工等,对未来的投资也已开始。今后,电视购物业的进化也令人期待。

好开心啊,快递来了

 所有在线销售、流通企业的忧虑之一就是配送。因为快速、准确地配送数以万计的商品的能力不仅关系到顾客的满意,也影响着企业的形象。

 电商巨头亚马逊早在2014年就引入了"预期递送(anticipatory shipping)"。"预期递送"正如其名称一样,是指提前预测顾客要购买的商品,在实际购买前,就予以配送。其目的是为了将顾客购买商品后等待递送的时间降至最短。事实上,这种方式是提前将商品从产地配送至临近顾客的流通站备用,接到订单后,可迅速配送。
  • 亚马逊的预期递送服务(资料来源:谷歌)

 亚马逊是首先灵活利用了一直以来累积的庞大顾客数据,从而得出了特定商品群的购买周期。最简单的目标是相对而言必需要使用的,反复多次购买的生活必需品。掌握矿泉水、手纸、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的购买模式,提前预测顾客下次购买的时间和产品。

 之后,不再是简单地得出购买周期,而是利用各种在线行动信息,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利用顾客搜索的关键词是什么;购物车或愿望清单中有哪些商品;近来浏览的商品是什么;在商品页面或商品图片上停留的时间有多长等,将通过特定概率预测购买的商品提前移送至顾客主要配送地址附近的物流中心。

知道你喜欢什么,提前做了准备

 与亚马逊同样堪称新兴强者的阿里巴巴也将自身快速、准确的配送服务视为增长的核心。阿里巴巴的在线购物商城阿里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也是通过按照地区预测商品的需求,提前递送至相应地区的方式,克服了广阔领土的配送难题。正是有了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预测,和提前备好的库存,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配送。下午下的订单,第二天早上就能收到货,每次都是这样的话,这不就是只有通过顾客的体验,才能获得的新次元的形象提升吗?

 灵活利用拥有独一无二规模的中国内需市场数据,多年来跟踪购物模式和需求的阿里巴巴面对以220个国家为对象的全球市场,表现出了反映各国收入阶层及产品偏好度等,进一步提升精准预测的自信。特别是中国在2016年的一年中,快递服务数量已达300亿件,其中,网购的比重约占70%。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6~7年后,1天的物流快递将达10亿件,他对今后以数据和技术为基础将要呈现出的增长态势也充满了期待。

减少时间和成本的物流效率化

  • 以loT和大数据为基础的物流体系(资料来源:DHL)

 在全球市场绝占据头把交椅的德国综合物流企业DHL预计,灵活利用大数据,实现物流的效率化,将成为决定未来物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事实上,DHL将出库记录、天气、谷歌搜索词、网购形态等各种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以此为基础,不仅提高了对需要运输的地区及时点和物流量的预测精准度,还提升了车辆、船舶/飞机安排或运行周期等成本投入的效率。

 DHL早在多年前,就发行过物流领域的大数据动向报告书 ,作为业界的领军者,率先强调和传播了数据的重要性。

 虽然有效控制成本的配送是如此重要,但是,对物流差错的快速应对和措施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并非网购这种消费者-短期物流,而是在生产材料或企业间配送等中、长期物流的情况中,海运所占的比重非常高,包括这些在内的各种原因的失误都可能会出现。
  • 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物流解决方案Cello(资料来源:谷歌)

 以IT为基础提供物流服务的韩国某S企业在IoT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前预测/感知这些风险,提供着探索最佳对策的物流解决方案。在物流现场,以前依靠人力记录和收集的数据现在通过传感器即可自动收集和传送,而且,还能感知仓库或港口的空位,预测可容纳物流量, 分配位置等。此外,通过能考量海上物流中因台风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的迟延可能性,或者必然产生的出发地/目的地的陆上物流等各种要素的大数据分析算法,寻找出最佳的路径,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由于避免物流差错不仅是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的责任,对像利用其服务的我们爱茉莉太平洋这样的顾客(货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后,对该领域的大数据基础的研究将向整个市场扩大。

非正常的力量

 在以统计学为基础的数据分析的各种假设中,有一个假设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和方式在今后也会重复出现"。以这一假设为依据,我们以过去的数据或已知的数据为基础,在特定的概率范围内预测未来,推断未知的事实。然而,在我们的数据中,如果出现异常值(Outlier)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每周都会有彩票中奖者出现,但我们无法确信自己一定马上就会在本周末中奖。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种事情的概率是极小的,对吧?同理,在有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值的数据分析中获得合理的结果,由于存在阻碍因素,那就务必更要深刻观察和处理(虽然有排除、加工等各种技术方法,但是这里不详细介绍)。

 在物流中,这样的异常值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物流量突增时或配送天数激增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要用什么标准来将其判断为问题状况并制定应对策略。

 即使平均物流量只是简单地增长2~3倍,这与通常的周末过后,周一增加的程度差不多,或者考虑到节日、圣诞节、打折等特别活动期间效果时,进入到正常范围内的情况也是有的。如果是以1周为单位的重复星期效果,那么在数月内,虽然能掌握这些内容,但如果出现季节因素,会怎样呢?要不然,不是产品量的增减,而是体积和重量大的物品大量配送的紧张之季,那会怎样呢?虽说每年都是周期性的,但是为了以数据而非人为基础,对其进行判断,是不是需要多年的数据呢?

 那就是这一部分要超越流通、物流范畴,而是所有领域的数据分析都必需不断地积累数据和管理品质的原因之所在。"Garbage In, Garbage Out"虽为计算机用语,但在分析领域也是通用的,今后,如果大家在工作中要面对大数据分析的话,那么最好要牢记它。

尾声

 将精心制造出的商品传递给顾客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物流,还涉及到有效连接产地和消费者的大范围的流通领域。今天,向大家介绍了各种大数据的案例。与我们前面的专栏介绍的一样,用数据作为基础来决定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在对于顾客的服务部分(预期递送、ZARA的Fast Fashion、播放编排等)和企业内部的效率化(物流成本效率化、最优路径、差错预测等)等相互不同领域内,也要使其得以活用。

 在为大家介绍物流和流通领域的大数据案例的同时,用一句我印象最深的话来结束今天的专栏。

 "战胜'快速'的方法不是'更快',而是'提前'"。

 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将制成的商品提前准备好,"更快一点"地转交给顾客,还要像第1篇专栏中所说那样,是不是需要从根本上先顾客之想而想,备顾客所爱之物呢?在下一篇专栏中,我还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与我们的"业"有关的有趣的大数据活用案例。

  • 喜欢

    0
  • 推荐

    0
  • 赞赏

    0
  • 支持

    0
  • 想看后续

    0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