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SPA与aesthetics,SPA分类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Kim Minsook
2017.03.24
0 LIKE
326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e7%ac%ac1%e7%af%87-spa%e4%b8%8eaestheticss

第1篇 SPA与aesthetics,SPA分类

介绍爱茉莉太平洋员工们撰写的专栏

专栏作家 Kim Minsook
爱茉莉太平洋雪花秀SEM Team


  大家好。我是雪花秀SEM Team的Kim Minsook。在公司里,有很多从事专业领域的同事。偶尔开会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啊,他熟悉的领域好有趣"。我想,或许也有人对我的工作抱有兴趣,所以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SPA的信息。

 我原来是从事美容方法开发业务的。那时,通过偶然的机会,我取得了韩国与全球SPA资格证。自那以后,我就开始专注于SPA方面的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大家可以将这片文章看作是信息分享,如有错误信息,请大家提醒我一下。

SPA与Aesthetic

 根据国际SPA协会(ISPA:International Spa Association)的定义,SPA是以对身体、心灵和精神提供均衡的健康为目的的各种专业性解决方案。关于SPA名称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比利时列日省以温泉而著称的城市,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法语"sante per aqua(健康之水)"的缩写。愿意是指用水来增进健康及治疗疾病,最近其含义扩展到包括按摩的美容领域。

 那么,Aesthetic与SPA有什么区别呢? 从词典含义来看,Aesthetic的意思是通过接受皮肤美容专家的按摩、面膜等肌肤管理,打造美丽肌肤。这里的肌肤包括全身。SPA与Aesthetic的最大区别是:用水或装备等通过一定的设施进行全身肌肤管理(按摩)的地方叫做SPA,不具备利用水的设施,只做肌肤护理的地方叫做Aesthetic。这里的利用水的设施包括Hydro Bath(浴缸形态,制造泡沫或用水流大小对肌肤和肌肉进行护理的装备)、Vichy Shower(床形态,在身体上洒水而进行护理的装备)、足浴器、Mist Shower,利用干草的湿式床,利用干冰的水雾等。就像下面的这些图片一样,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是不是产生了"现在就想去度假","真想在那里得到护理"这样的想法呢?

SPA分类

 那么,都包括哪些SPA呢?以1,000名韩国女性作为对象,进行的皮肤护理形态调查的结果显示,20~69岁女性每月访问1~2次SPA、美容院、护肤院,支付约50万韩元的费用。随着人们对自身投资的活跃,这种现象变得极为自然。因为存在各种主题的SPA,所以人们并不局限于一种,而是通过体验各种SPA,寻找自己喜欢的主题和设施,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疗专家,接受固定护理。调查还显示,年轻的20~39岁的顾客在这方面的投资特别活跃,而且不仅是女性,男性顾客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实际到访顾客的案例来看,其中也有3位中年男性到店接受一次40万韩元的全身护理的案例。这不禁使我想到随着男性对自身投资也变得活跃,是否应该专为男性设计短期计划的想法。
 那么,接下来讲一讲SPA如何区分,都有哪些种类。首先,根据场所区分的话,有"酒店/度假村型SPA"这样的形态,即位于度假村或酒店内,利用健身中心(桑拿、SPA(温泉)、餐饮、健身装备)的设施后接受护理。如果是酒店住客,只需支付护理费用,其他设施可免费使用,而如果不是酒店住客,需要另支付20~50美元的费用。也有很多位于酒店内的SPA并不具备设施或只设有小型桑拿,所以能免费使用。还有以精品店的形态,具备化妆屋,SPA结束之后提供修饰服务的地方,敬请参考。

 还有名为"都市型SPA"的普通SPA路边门店。这种SPA一般以沙龙的形态(美发、化妆、美甲、SPA),或使用水疗装备(主要为Hydro Bath)和特殊面膜、专业技术。而根据会员和非会员,也有需另支付增值税的情况。

 除此之外的SPA或Aesthetic店是以个人运营的护肤院的概念,或者设在医院内,以店中店的形态运营,在接受整形整容后进行以恢复为目的护肤。

 另外,SPA还可以以奢华与大众、人工与自然进行分类。以品牌观点来看,如娇兰SPA与岚舒SPA是位于酒店内的奢华品牌群,也有些SPA标榜自然主义且以路边门店的形式运营。像医疗SPA vs药手名家这样的地方无需另作说明也能知道其差异。
 有关SPA的第一期介绍到此结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我的专栏获得有益的信息。下一期,我将带给大家更加有趣的信息。谢谢。

  • 喜欢

    0
  • 推荐

    0
  • 赞赏

    0
  • 支持

    0
  • 想看后续

    0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