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如何抢先了解顾客所需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Jang Saetbyeol
2017.02.22
0 LIKE
300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e7%ac%ac1%e7%af%87-%e5%a6%82%e4%bd%95%e6%8a%a2%e5%85%88%e4%ba%86%e8%a7%a3%e9%a1%be%e5%ae%a2%e6%89%80%e9%9c%80

第1篇 如何抢先了解顾客所需

介绍爱茉莉太平洋员工们撰写的专栏

ColumnistJang Saetbyeol
爱茉莉太平洋Amundsen Camp


引言

 大家好!我是News Square专栏作者Jang Saetbyeol。今后,我将为大家介绍有关大数据在各个领域运用情况的有趣案例。相信对于"大数据"这个词,大家应该数年之前就已经通过科技热点或新闻、广告等接触过。可能依然有些人对这个概念抱有怀疑,也有些人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却没有机会,为了让大家心中的问号变成感叹号,我将通过鲜活的案例跟大家聊一聊。

 了解其他行业的著名成功案例固然重要,但我想在各自的岗位中紧随目前商业发展趋势的各位爱茉莉太平洋广大员工们,感受会更深。因此,在今后连载的相关专栏中,我将依次涉及策划/生产和质量管理、流通、营销、客户管理等贯通我们整个行业的主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各个领域中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成功或失败案例。

 专栏第一期,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可称为商业起点的策划/生产领域中大数据的应用情况。

萨伊定律已结束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

 过去,"经济总产量由供给决定"的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的主张很好地描述了市场,即通过生产者生产(想卖的)物品之后,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其他商品,就能估算其需求,实现供需平衡(价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主张的"萨伊定律(Says's Law)——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可以说,国内外许多的拥有悠久历史的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是借着这股市场顺风得到了发展。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只要制作出好的产品就能卖出去的"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消散,"以质取胜"的时代也已逝去,如今已走向"以格取胜"的时代 。我们面临的是要以触动人心的"感性"去一决胜负的时代,即,我们要发现能够触动顾客心灵的因素,并向着那个方向前进——这就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事。萨伊定律已经结束,当前时代的生产要彻底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进行思考和执行。

 要怎么制作顾客需要的、能以感性接近顾客的商品?询问顾客喜欢什么样的商品,需要什么样的商品,是否能得到最终的答案?结论是"NO"。要想更好地理解顾客,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数据了解的。

不要想象

 (株)DAUM Soft副社长Song Gilyoung自称为捕捉人心的人,即Mind Miner,他在自己的著作《不要想象》中强调:"洞察并不来自想象。要看出人们从未说出的真正的欲望,要发现肉眼看不到的真正的机会!" 作为出色的韩国大数据分析家,他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基于丰富的案例和经验。不要想象顾客会喜欢什么,而要善于观察分析

 提起"单身"大家会想到什么?每年出国旅游好几次,不吝惜对自己的投资,每逢周末都到高级餐厅享受美食?或者常常以快餐便当解决三餐,没有约会的周末不出家门盯着电视的可怜人?
  • 来源 :美剧《SEX AND THE CITY》、 MBC 《我独自生活》

 过去,企业想象的"单身"形象是没钱的年轻人,并由此推出了低廉的单身专用家电。例如,50万韩元的"大方TV"等产品。但实际上,揭开市场消费的面纱后我们会发现,单身们购买的往往并不是针对他们推出的"大方TV",而是200~300万韩元的显示器。与企业的想象不同的是,关注"大方TV"的不是单身族,而是有各种支出而没多少工资在手的中间管理层级别的有妇之夫。

 就再举一个会了解,不要想象、而要观察分析顾客的案例,关于"爱婴洗衣机"面临的危机。针对新生儿出售的容量少,又有加热功能的小型洗衣机,但随着韩国出生率的剧降,市场随之萎缩。为了破解危机,"爱婴洗衣机"生产商调整策略针对洗涤物较少的单人家庭。在最终审核阶段,他们委托社交媒体进行分析,这时数据给出的答案是"不要卖"。他们对顾客的想象在什么地方出了错?

 在社交媒体分析单人家庭的生活所得到的答案中,可以从两种观点进行说明。首先,大部分单人家庭居住在无需购买洗衣机的居住形态,即一室或公寓等已具备洗衣机的情况居多。即无论洗衣机的大小或价格如何,一开始就没有理由购买洗衣机的顾客占大多数。第二,他们想象中的单人家庭生活方式与实际情况截然不同。单人家庭每天的洗涤物量少,但每周只洗1~2次,所以一次洗涤的量并不少。

 大家或许会疑惑,"不要像傻瓜一样想象顾客,做出错误的结论,但是也可以直接问顾客呀,有必要通过大数据间接地观察分析顾客生活吗?"请注意。大数据之所以是了解顾客非常好的的工具,是因为数据能显示一些被分析者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对于听着就很烦闷的"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或"到底怎么做才最像我?"等回答,数据却会提供分析结论。

女人会在什么时候补妆?

 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女人补妆的时间并以曲线表示,显示为如下。由图可知,补妆时间大多在上班之后的上午10点,午餐后的下午1点,下班之前的下午4点,以及令人困惑的晚上10点。这并不仅是某一天的特点,而是由不同的日子、人累积的模式,颇为有趣。那么,晚上10点补妆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也在数据中。通过分析与之相关的关键词了解到居然是因为"自拍"。这一分析极有除了其主题是化妆相关,更是最直接地显示了"观察"的必要性。如果直接问大家什么时候补妆,是否能得到晚上10点这个答案?或者问夜里为什么要补妆,哪位顾客会直接给出答案?或许会因为羞涩和不好意思而不说,或许连自己做过那种行为都没有察觉到。就像有时查看社交媒体附加功能中提供的"我最常用的单词或状态,常去的位置"等结果时,连自己都会吓一跳。

 因此,通过完美展现和记录了顾客行为的数据来观察他们非常重要。由此,不仅能像顾客自己一样了解顾客,还能了解他们自己都不太了解的行为或喜好。

说出之前提供给顾客

 根据去年10月末的统计,韩国便利店已超过3万3千家。大家上下班路上也会路过无数家便利店。因此自几年前起,相比店的数量,便利店行业更注重单价或体验等"质量"的竞争。如何能让顾客手中多购置一件商品,其答案就在便利店发放的无数张购物单(C便利店为准,每日平均500万张)中的信息和通常称为"Buzz"的社交媒体数据中。

 C便利店根据这种分析,考虑到最近市场中对1L咖啡等大容量产品需求增加的现象和一次购买多瓶酸奶的顾客较多,于2014年推出了大容量酸奶。随着大容量酸奶的人气剧增,其他零售商或生产商也投入生产,因而如今到处都能见到大容量酸奶。

从顾客出发,再招揽顾客

 如前面所述,不仅是生产物品的传统制造业领域,服务领域也积极开展应用大数据的新商品开发。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尤为突出。自2014年3月之后,韩国的信用卡发行量持续减少,很多信用卡公司争先恐后将大数据用在商品开发阶段,为重新招揽顾客而全力以赴。

 实际上,新韩信用卡根据2,200万会员的结算信息,将消费倾向导出18个代码(男女各9个),推出了系列商品"代码9"。这种信用卡商品考虑各个方面,给人以量身定做的感觉,上市5个月内突破了100万张,截至去年已超出500万张。这是在萎缩的信用卡市场,利用大数据提供特性化商品,寻找出路的典型案例。

何时生产多少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超出单纯的要生产"什么"的苦恼,开始从数据中寻找"何时"生产"多少"的答案。3年前,不仅在韩国,在中国和东南亚掀起巨大热潮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该剧中暴露的各种产品带来了特需。其中,创下惊人纪录单月出售1亿支的圣罗兰口红,其成功秘诀就是利用大数据的预先准备的生产体系。

 圣罗兰观察到电视剧播放前后呈爆发性增加的百度等搜索量,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的搜索数与销售量的对比预测模型,抢先预想到该产品的销售量。并且确认现有的生产、流通、物流渠道绝不能完成其预测量,于是紧急启动所有设备和系统,以及合作商的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最多的生产量。并了解到由于中国的地理特点,根据各省的环境,集中显示线上/线下销售的途径,提前保持和准备最佳的库存,以有效应对剧增的销售量。结果,每月仅销售2~3千支的口红,创下了月销售达到1亿支的纪录,播放三个月内实现销售量为3亿支。

尾声

 在今天的专栏中,我们了解了众多商业链(Business Chain)中的起始点,即策划/生产部分应用大数据的事例。通过本期专栏,希望大家对我们常见的各种商品,特别是备受顾客喜爱的诸多产品和服务都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诞生的事实感兴趣。不仅是顾客没说出的喜好,就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事实都能提前了解,相信一定能创造出以超出技术的感性接近顾客的美丽。

 下一期专栏将介绍与我们的行业相关的趣味横生的大数据应用实例。

  • 喜欢

    0
  • 推荐

    0
  • 赞赏

    0
  • 支持

    0
  • 想看后续

    0
TOP

Follow us:

FB TW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