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茉莉太平洋营销战略Unit长姜炳永 - AMORE STORIES - CHINESE
#高管特邀席
2017.04.13
0 LIKE
272 VIEW
  • 메일 공유
  • https://stories.amorepacific.com/zh/%e7%88%b1%e8%8c%89%e8%8e%89%e5%a4%aa%e5%b9%b3%e6%b4%8b%e8%90%a5%e9%94%80%e6%88%98%e7%95%a5unit%e9%95%bf%e5%a7%9c%e7%82%b3%e6%b0%b8

爱茉莉太平洋营销战略Unit长姜炳永

共享领导者的思维盛宴让部门间沟通更为畅通的高层专访区

 有句话说,当今时代最需要的领袖是"教练型"领袖。指的就是通过对话使后辈员工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帮助他们制定目标和计划的领袖。在爱茉莉太平洋内部也有这种领袖。下面就来向大家介绍被称为"智能领袖"、"关怀领袖","多读领袖"的营销战略Unit的姜炳永先生。

Q. 姜炳永先生,您好。今年您因为晋升,从R&D Unit转到了营销战略Unit。随着部门的转变,您处理工作上是否也有不同之处?

A. R&D Unit的工作主要是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技术并做成剂型,这之后对量产的优化与技术功效、安全性等进行了研究。还重点开展了先行研发,快速带入市场的Seed研究。"研发"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际实验和无数次尝试性错误,直到确保出现相同的可再现结果。即,时间相对来说过得较慢,是需要耐心的工作。

 相反,营销战略Unit的工作需要覆盖的业务范围很广。从短时间的业务到需要相对长时间的业务,各种业务非常多样。而且,相关联的公司内外组织的多样性也比R&D Unit广。因此,这里的工作方式或工作优先处理顺序、沟通及决策方式都不同于R&D Unit。对于这些不同,我正在灵活开放地逐一适应。而且我还有从2008年到2013年在总公司工作的经历,所在再回到这里工作并不陌生。(笑)

Q. 在今年1月的新年致辞中,徐庆培先生提到,"如今,我们已走过只要能生产就能销售的'以量取胜'的时代,只要有技术就能销售的'以质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具备足以打动人心独一无二的'名牌'才能成功的'以格取胜'的时代已经开始"。为此,您认为营销战略Unit需要做些什么?

A. 创造"品味"并不容易,但顾客能够轻易看见、感受和判断我们所创造的品味,这一点即让人害怕,也是值得挑战的部分。顾客将体验我们公司的品味,品牌的品味,商品的品味,店铺的品味,与现场员工或销售人员的对话中感受到的品味,接受顾客咨询服务时感受到的品味等。感受品味的重要性并不太难,但为了具备这种品味却需要很长时间遵守本质的努力和卓越性。品味只有以"客户至上"的方针全力以赴才能具备。所以全球也只有少数企业才拥有品味。我们公司走入"以格取胜"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培养出打造知名公司、品牌、商品、服务等的"创意性匠人"。同时,将个别名品要素从顾客的观点有机结合,提供"整合性名品价值"的隐藏的作用也很重要。营销战略Unit希望发挥起这种作用,为我们公司成为全球知名公司做贡献。

Q. 您希望将营销战略Unit打造成什么样的组织?

A. 首先,对于在数字化转型等巨大的时代变迁中,我公司如何实现可持续未来成长。 要先建立一个交互式数字空间,优先了解外部信号,对顾客苦恼或关注的美形成共鸣,以此来有效提供"亚洲之美解决方案"。并且,关注沟通革新,让各个品牌通过更加特殊的故事和内容走近顾客。不仅如此,从分类的观点出发,通过研究有关创新产品开发的市场情报,为我们公司的品牌提供有意义的建议和与之符合的顾客研究。最后,在公司内部通过NGI Div.精益创业的运营,不断挖掘新成长动力,在公司外部也通过培育有意义的创业活动及股份投资,挖掘新动力。综合这一切,我希望营销战略Unit能够为爱茉莉太平洋超越2020年,实现2025年的未来愿景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我希望携手Unit所有成员一同打造这样的营销战略Unit。

Q. 爱茉莉太平洋的使命是"用美丽改变世界"。您在工作中有何哲学?

A.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国家以现代观点制定了护发、香水、香皂等美的全新标准。20世纪初,随着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发展和20世纪中期电视的大众化普及,现代美妆分类又以美国为中心再次得到发展。因此,20世纪以欧洲和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美形成了美的标准化和普遍化。西方美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大的价值,但美原本就来自于"不同",所以我认为21世纪需要全新的美。我希望爱茉莉太平洋创造的全新的美——"亚洲之美"能为顾客提供内在和外在的美,使顾客体验全新的快乐和价值,也希望能为此做出贡献。首先针对东盟国家顾客,然后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美顾客。在即将迎接这种美的"太平洋时代"里,为亚洲之美成为代表性的美丽标准而努力,这就是我处理工作时最根本的工作哲学。

Q. 接下来,问一些私人的问题。自1995年入职以来,您印象最深刻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A. 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约是艾诺碧的"视黄醇(Retinol)2500"产品上市2年多的时候,研究所的视黄醇稳定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当时,视黄醇是通过名为MDC(Matrix Double Capsule)的双重稳定化胶囊应用于产品的,1次胶囊由欧洲原料公司供应,在我们公司进行2次胶囊化使用到产品上。而1次胶囊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这对2次胶囊的稳定性也起到了巨大影响。万不得已,我们面临了1次胶囊也要从公司内部开发替代的紧急项目。经过多次尝试,研究所层面的Lab Scale胶囊开发成功了,但问题是如何将其扩展为工厂量产规模。在研究所制作胶囊毫无问题,而一旦进行放大(Scale-up)实验,胶囊就出现问题。改变各种变数来往于工厂一个多月,但总是以失败告终。当时,用于视黄醇胶囊化的原料价格昂贵,视黄醇是畅销的产品,营业部门对供应问题非常敏感。每次失败之后从水原工厂回到龙仁研究所,心情都非常沉重而复杂。那一天也是再次失败,开车回研究所的路上,我想着"为什么会失败",突然想到可能是温度条件有问题。那一瞬间,还和前面的车发生了轻微的碰撞事故,但当时那并不重要。第二天,一到工厂就按照我所想的温度条件做了调整,终于成功优化了胶囊量产条件。冥思苦想了两个多月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那种喜悦对我个人而言非常大,通过高价1次胶囊原料的自产,还获得了原料TCR效果。感觉对公司的可持续成长做出了微不足道的贡献,至今仍记忆犹新。虽然发生交通事故有些危险,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尤里卡"般的瞬间。

Q. 在10种AP minds项目中,姜炳永先生做的最好的项目是什么,需要再接再厉的部分又是什么?

A. 通过实践"多想、多问"这一项目,我正对Unit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今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并向成员更多的提问。为了多想或创新,我更多地阅读、观看、体验,在与相关领域的内外部专家讨论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这些,记录主要的部分,经过再次咀嚼的过程,就会出现疑问,对此再向众人提问。此外,还会经过讨论的过程,这一系列过程对我而言非常有益,也很有趣。

 今年,我们公司的经营方针是"Back to Basics"。我把它概括为B2B和成员们进行讨论,我认为"B2B is B2C (Back to Customers)"。这与AP Minds项目中"由顾客做决定"相关联。化妆品产业是代表性的消费资料产业,但在公司内部却时常会出现排除顾客,只以公司的观点或专家观点而做出决策这样令人出乎意料的时候。因为各领域都有专家,会出现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讨论也会变得艰难。每当这时,我就会提问"如果是顾客,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Q. 您今后希望成为什么样的领袖。

A. 我希望成为"培养未来领袖的现任领袖"。让成员们懂得自己当前的工作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为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我认为这是领袖的重要作用,也是赋予动机的开始,是最重要的核心。其次,为以愿景与动机全副武装起来的成员们提供机会,让他登上未来领袖的舞台。我认为这是领袖的重要义务之一。要为他们提供可能失败的有价值的机会,但要减轻失败的负担,他们就能成为更加优秀的领袖。营销战略Unit是需要很多全新尝试的组织,所以我希望提供最大的支持,让成员们通过有价值的失败,积累必要的能力和经验,以实现未来的成功。

 并且,为了和有着不同想法的成员们有效沟通,我要始终保持"好学领袖"的样子。 "学习的起点是打破旧思维,学习的终点是实现变化与创造",我心中铭记着申永福教授的这句话,努力成为"关怀领袖",让未来的领袖,即现在的成员们培养起将复杂压缩为简单的抽象能力,从小见大的想象力,以及适当结合的灵活性。

Q. 很多员工都问您的多读秘诀。有没有想推荐给AP人的图书,还有是否真的有多读秘诀和记忆技巧?

A. 我始终保持着多看书的意识。所以每个月至少去2次大型书店,购买10本以上书籍。书单主要参考报纸上的新书介绍,大型书店的网页/应用中的介绍,SERICEO推荐以及朋友推荐等。我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类型,有从头到尾的精读,或者先挑关心或必要的部分阅读,还有同时阅读和比较多本关注主题的书籍的方法。我多读的原因比较简单。读书会刺激我思考应该做什么,对为平时苦恼的问题找出创意很有帮助。特别是关于文化与哲学的书籍,有助于培养思考的力量。阅读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书,对解决问题很有帮助。而通过阅读历史相关图书,对培养领导力最有帮助。

 在最近六个月内读过的书中,我想推荐给大家的是日本茑屋书店总裁的著作《知的资本论》,讲述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rey Preston Bezos)每年向股东发送的公开书信中7个内容的《day 1》,讲述15~18世纪西方战胜东方的三个核心关键词的《枪炮、帆船与帝国》,讲述申永福教授最后一课的《谈论》,我在2011年读过的有关全球主要化妆品品牌历史的英语原著《Branded Beauty》,今年2月已经出版了韩文版,书名是《美妆,成为品牌》。这本书对整体理解化妆品很有帮助。我最近主要阅读的书是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Market 4.0》,讲的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营销方面的内容。还有《我超前时代的理由》,这本书是为了与挖掘营销战略Unit内全公司未来成长动力的NGI Div.进行讨论而阅读的。

 对于揭示重要洞察力和方向性的书,我会多读几遍。今年属于这一类的就是《Platform Revolution》。这本书讲的是,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热门话题的平台商业模式是什么,在酒店业或出租车运输业中,面对以全新登场的平台商业模式运营的Airbnb或Uber,原来的行业强者正受到怎样的威胁,还有像我们公司这种管道型(Pipeline)商业企业应该如何看待和应用平台,以及构建平台型商业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计划今后与营销战略Unit的各位领袖分享自己读过的部分,通过读书会分享关于我们公司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等方面的想法。
 提到多读的秘诀,没什么特别的,我的方法是每天规定一个读书的时间。主要是下班后,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集中看书,一般2~3天就能看完一本。再就是出差时等飞机以及坐飞机的时候看书。去美国出差时,至少可以读2~3本书。最后就是琐碎的时间,哪怕是10分钟也尽量去看书。这些时间聚在一起可以读不少。

 关于记忆力的秘诀,事实上,读完一本新书,刚开始的几天会记得,但经过1个月左右就会忘记很多。读书重要的不是读,而是读完后通过领悟,我的想法和行为如何发展。如果读完了没过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的话,那就没有读书的价值了。所以,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能用于今后工作的内容或想到创意,就会用手机的记事功能或在纸上做记录,事后再读一遍。另一种方法是在用餐或喝茶的时间,与大家分享有趣的内容。分享过程中会将内容更好地整理为自己的东西,就能记得更久。这样既能为大家提供间接读书的机会,又能把书的内容记得更牢,简直是一举两得。最后,虽然不是所有情况,我每年会选出20多本读完一遍后,过3~6个月再读一遍。这样可以领悟到过去没能发现的道理,还能记起忘掉的内容。

Q. 由于经常出差,工作繁忙,休息时间也很重要吧。您周末或休假一般怎样度过?

A. 我周末尽量和家人一起过。聊天或去咖啡屋读各自喜欢的书,或者购物。周六晚上还会在家周围散步,总结过去的一周。因为走着走着能冷静地看待自己。周日晚上会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我会提前去想下一周的日程。或者读新书或再读一遍曾读过的书,帮助思维更深、更高、更广。

 休假的时候也差不多,大部分时间和家人一起度过。计划休假日程的时候,都是和家人讨论后决定,休假模式大致是选择一个休养地休息,或者到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游学的方式。休假就是休息和假期的合成词,就是给自己闲暇时间休息。为此,重要的是摆脱现在居住的空间或时间,所以我一般采用上述两种休假模式。今年计划的是游学方式的休假模式。

Q. 最后,据我所知,平时您经常在News Square留下评论,与年轻的员工们制造共同话题。有没有对年轻员工的建议或嘱托?

A. 我很喜欢和年轻的员工见面的时间。所以,我会通过新员工培训项目讲座的方式与年轻员工们交流,或者通过一对一面谈,和他们探讨个人的愿景。每当那个时候我都会问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现实的限制,五年后最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希望的未来样子和现在的样子具体有何差距",第三个问题是"为了缩短差距,今天会做些什么?"。事实上,对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人都会做出一定的回答,但经常是放在当前的延长线,以当前自己拥有的能力勾画其形象。所以,就算看到未来自己希望的形象,不能让现在的自己心动。因为以现在自己的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足以实现,所以无需迫切地思考新的方法。因此,在勾画未来形象的时候,必须是实现的时候能让自己感到汹涌澎湃,要有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无法达到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才能迫切而具体地了解当前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而计划各种全新的挑战。而且,将5年时间细分为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每日计划,每天需要完成的目标就变得并不高,稍作努力就能完成。但坚持这种努力并不容易。

 据说,全世界大家公认的成功人士是全部人口的1%。同时,将自己的未来目标写出来,为实现此目标制定具体计划予以实践的人也只有1%,这些人大部分都度过了成功的人生。各位年轻的同事们,进入爱茉莉太平洋之后,你是否想过自己的未来愿景,是否在纸上写过?为了实现这些愿景,你是否制定了具体计划并付诸于行动?对于两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自信地回答"是的"。如果这些努力一天天积累下来,未来一定是大家的。(笑)

  • 喜欢

    0
  • 推荐

    0
  • 赞赏

    0
  • 支持

    0
  • 想看后续

    0
TOP

Follow us:

FB TW IG